主要行業
- 金融服務 房地產 有色金屬
- 醫藥生物 化工行業 機械設備
- 交通運輸 農林牧漁 電子行業
- 新能源 建筑建材 信息服務
- 汽車行業 黑色金屬 采掘行業
- 家用電器 餐飲旅游 公用事業
- 商業貿易 信息設備 食品飲料
- 輕工制造 紡織服裝 新能源汽車
- 高端裝備制造 其他行業
點擊進入可選擇細分行業
【免責條款】
1. 用戶直接或通過各類方式間接使用慧博投研資訊所提供的服務和數據的行為,都將被視作已無條件接受本聲明所涉全部內容;若用戶對本聲明的任何條款有異議,請停止使用慧博投研資訊所提供的全部服務。
2. 用戶需知,研報資料由網友上傳,所有權歸上傳網友所有,慧博投研資訊僅提供存放服務,慧博投研資訊不保證資料內容的合法性、正確性、完整性、真實性或品質;
3. 任何單位或個人若認為慧博投研資訊所提供內容可能存在侵犯第三人著作權的情形,應該及時向慧博投研資訊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鄄┩堆匈Y訊將遵循"版權保護投訴指引"處理該信息內容;
4.本條款是本站免責條款的附則,其他更多內容詳見本站底部《免責聲明》;
新能源汽車電驅動千億藍海市場,技術迭代推動行業持續變革。http://www.94itv.com【慧博投研資訊】新能源汽車電驅動系統主要為整車提供動力,包括驅動系統(電機、電控、減速器)與電源系統(OBC、DC/DC、PDU),價值量占比僅次于鋰電池,重要性可見一斑。http://www.94itv.com(慧博投研資訊)當前產品定制化程度高,圍繞效率/功率密度/成本等目標函數,其技術在不斷演進:整機產品往“多合一”集成化/高壓化,單體產品電機往扁線/油冷/高壓,電控&電源往單管并聯/碳化硅,減速器往兩檔等技術方案發展??紤]行業各大趨勢及新技術滲透節奏,經我們測算2021/2025年國內新能源乘用車電驅動市場(含電源)空間分別為357/1228億元,CAGR=36%,其中,分體式/“多合一”產品2025年分別196/1032億元,CAGR=24%/39%。
電驅動行業呈“三足鼎立”之勢,第三方陣營有望脫穎而出,強技術平臺、強成本管控能力的企業有望充分綁定主流車企,享受行業高β機遇。市場參與者主要有整車廠、汽車零部件Tier1、第三方供應商,行業處于成長期的前半段、格局尚未定型,多數企業處于虧損至微利,而2022年部分優質企業有望率先迎來利潤拐點。中長期看,第三方有望在競爭中脫穎而出,我們通過“量”和“利”兩大維度分析其成長性:
“量”:1)新能源車滲透率持續提高,自主品牌占據核心地位。我們預計2025年國內新能源乘用車有望達到1159萬輛,2021-2025年銷量CAGR=37%,我們認為自主品牌車企有望崛起,與其有密切合作關系的第三方供應商有望享受高β。2)整車廠在重性能體驗的中高端平臺(B級及以上車)有望部分采用自供、部分由第三方外供,中端、中低端市場的車型較大程度開放供應鏈給第三方。下游整車市場結構可分為“中低端”、“中端”及“中高端”,每塊市場有各自的采購邏輯(成本、性能、可靠性)。我們認為第三方憑借強技術平臺及成本優勢,后續不斷擴大可達空間及份額?;诖?,我們測算2021/2025年我國新能源乘用車第三方供應商電驅動系統空間約143/741億元(占電驅動全行業的比重從2021年40%提升至2025年60%),CAGR=51%,快于電驅動行業整體增速。
“利”:1)被動價格年降下,電驅動玩家擁抱“多合一”趨勢及新技術,提升單車價值量。在車廠的降本壓力下,第三方供應商“多合一”占營收比重提升,并探索扁線電機、碳化硅電控等技術,單車供應價值量有望不斷提升;2)降本一直在路上,優化器件成本是關鍵。隨IGBT單管并聯技術的滲透、半導體器件的國產化,疊加電驅動產品進入放量期、規模效應即將顯現,第三方成本壓力有望不斷減小。3)前期強定制化促進了技術平臺的完善,基于平臺化進行定制化開發,一方面提高開發效率,一方面有望降低費用率。復盤汽車零部件行業,我們認為長期電驅動行業銷售凈利率也有望收斂至8%左右的水平,往后看電驅動公司利潤增速有望快于收入增速。
盈利預測與投資評級:我們預計2025年新能源乘用車電驅動市場將超千億元、第三方空間超700億元,行業規模體量高β屬性之下,利潤有望跨越式增長。我們看好各環節技術平臺、成本控制能力領先,項目定點優質,盈利能力進入拐點期的企業。推薦:匯川技術、英搏爾,建議關注:欣銳科技、精進電動、精達股份、方正電機等。
風險提示:新能源汽車銷量不及預期、原材料價格上漲與芯片短缺、“多合一”滲透不及預期等。
為了完善報告評分體系,請在看完報告后理性打個分,以便我們以后為您展示更優質的報告。
您也可以對自己點評與評分的報告在“我的云筆記”里進行復盤管理,方便您的研究與思考,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
正在加載,請稍候...